有一串号码,不用手动存储,却自然而然印在脑海;有一支队伍,不是无所不能,却时时刻刻让人安心;没有人,生来就是英雄,却总有人,为了我们,行在路上,站在雨中。
20世纪90年代,靠着7个人、3支枪、1部电话,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(“漳州110”前身)在全国首创110报警服务台快速反应机制,开创了警务改革先河。
1996年8月27日,公安部在漳州市召开“全国城市110报警服务台建设工作漳州现场会”。此后,全国各地的110报警服务台陆续建立。一次次接听,一声声回应里,“110”这组平安密码和它温暖的力量,让“漳州110”走进了千万人的心中。
“人民”二字始终记在前
“人民”二字,始终在“警察”前。只要人民安宁,从来义无反顾。
自1990年8月成立以来,“漳州110”已默默守护了当地百姓30余年。风里来、雨里去、战严寒、斗酷暑,大到徒手夺刀、飞檐走壁救下轻生女孩,小到送迷路老人回家、为市民找回失窃电动车,在漳州,“远亲不如近邻,近邻不如‘漳州110’”。
走进“漳州110”事迹展览馆,瞬间映入眼帘的是最正中的一面锦旗,它来自一名普通受助群众,上面清晰而醒目地绣着几个大字——“人民的110”,瞬间戳心,敬意油然而生,感动历历在目。
1990年,“漳州110”接到两个特殊的报警电话,分别是一名孕妇凌晨求助送医院和一名女工深夜求助送回家。迅速处理完这两起警情之后,大队内部议论纷纷。警察的职责到底是什么?打击违法犯罪与护送孕妇女工是否矛盾?
针对这样的困惑,大队召集全体队员开展了一场大讨论,最终大家的答案高度统一: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警察,服务百姓,就是使命。从此,“漳州110”许下“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,人民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心愿”的建队誓言,风雨无阻,一路前行。
2006年5月的一天,超强台风“珍珠”正面袭击漳州。早晨6点多,因地势低洼,漳州市区一老旧小区已被洪水淹到居民楼一层,很多老人、小孩来不及撤离,一时间,大家都被困在二楼。接警后,时任中队长迅速带队赶到现场。只见暴雨越来越猛烈,垃圾、树枝、杂物四散各处,污水横流。
“顾不了太多了!”即使缺少救援设备也绝不能退缩,民警们拆门板、找床板、扛梯子,用身体抵挡洪水,光着脚一深一浅,把老人、小孩接下来,轻放在门板上、床板上。民警们排着队接力传递,泡在水里的3个小时没有白费,全部群众最终都被安全救出。
“我有两个最好的亲人,一个是儿子,另一个就是咱们‘漳州110’。”年近80岁的林大爷看着全身湿透、又冷又饿、疲惫不堪的民警们,眼里满是热泪。
光阴似箭,如今,这支人民的队伍——“漳州110”已过而立之年,时光的年轮记着每一次冲锋,他们将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,用实际行动回答着初心之问,从没忘记“我是谁”“为了谁”。“人民”二字在前,始终记在前。
“再快一秒”一直是信念
“快”是刻在“漳州110”骨子里的极致追求。
自1990年至今,围绕社会发展和百姓需要,“漳州110”先后改革7次,从热情服务到精准服务,从传统警务到“四警四化”,从单一警种到全息合成,不断转型升级,通过“快派快处、快破快挽、快督快结和快奖快惩”,致力于打击传统犯罪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今年以来,“漳州110”接处警5分钟到场率已达93%,10分钟到场率达100%。最近,有群众报警称电动车被盗,漳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立即指派“漳州110”路面警组赶往现场,并将警情信息同步发至侦查中心。
路面梯队用时2分40秒即到达现场,了解情况、调取民用视频录像,反馈给侦查中心,侦查中心收到后,在大数据研判基础上,指令另一路面警组追踪抓捕,不到30分钟即人赃俱获。
“漳州110”“无人机+”警务模式的创新运用,也为涉水、涉火等警情处置提供了科技支撑。有群众报警称发现市民落水,“漳州110”立即出动无人机飞往事发地点,通过热成像技术,仅用7分钟就锁定落水市民位置,路面民警当即根据此线索,迅速成功救援。
“只要一个电话,第一个到现场的就是我们!”“漳州110”教导员介绍,当年为了节省30秒出警时间,民警不脱衣服睡觉,改跑下楼为顺着铁杆滑下楼。至今,“漳州110”忠诚馆中这一生动场景的模型,还吸引着很多人驻足了解,频频赞叹。
要快,就要熟,要熟,就要练。随机给一张摄像头拍摄的画面,“漳州110”的民警们就能回答出摄像头所在的位置和周围商铺。每个季度,他们都会为队员准备“考题”,通过一个模棱两可的街道画面,判断照片中的位置信息。
最强大脑”背后离不开日常的苦练,民警没事就“上街找练”。如今,“漳州110”的200多名队员几乎都是“活地图”。针对盗、抢、骗等关乎民生的小案,“漳州110”践行“破案与追赃并重”的理念,推动警种业务从快接、快处到快侦、快破、快挽损的转型升级,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实际损失。“再快一秒”早已融入“漳州110”这支队伍的基因,代代相传。
青出于蓝恰同学少年
今年8月,骄阳如火,50名少年朝气蓬勃,穿上“漳州110”少年警校的专属校服,戴上独特编号的红袖标,基础警务技能训练、警用无人机操作使用、模拟射击体验……他们在为期一周的“警校”生活后,圆满结业。
交通、反诈、禁毒、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学习,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的思想品德讲授,漳州“110”少年警校的课程非常多元。少年警员们通过各种模拟课程,学习应对极端暴力、校园霸凌、应急救护等,提升了自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参照“漳州110”勤务和管理模式,少年警校还严格设置了一日生活制度,对学员们开展个人积分考评。通过开展基础队列训练、体能训练、内务卫生和团队趣味比赛等,迅速培养少年警员们直面挑战的勇气,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“漳州110”少年警校的创办,是“漳州110”面向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新一步。
日常生活里,“漳州110”也不断在优化“漳州110”梯队网格,打造全域110巡防体系。组建“执法监督、训练教官、危机谈判、心理辅导”四支小队,紧盯校园安全薄弱环节,常态化实行“护学岗”“护考岗”。结合开学第一课,漳州“110”还深入辖区内共建中小学、幼儿园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校园安全专项授课,不断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。
今年以来,“漳州110”创新打造了青少年研学路线,以互动式、情景式研学体验,推出观摩“漳州110”岗前交接仪式等特色项目;联合厦门大学打造“漳州110透视与实训”研究生精品课程,推动法学理论研究与警务教育实践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。
青出于蓝,恰同学少年。一系列“零距离”沉浸式的训练体验,为少年们播种着“警察梦”,加深了他们对警察工作内容和警营文化的了解,也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们时刻把家国放在心中,激励他们树立守卫家国的远大志向。
2021年1月,在首个“中国人民警察节”到来之际,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“漳州110”先进事迹,授予他们“时代楷模”荣誉称号。在持续构建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型警务模式、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的道路上,“漳州110”永葆本色,常创常新。在千万人心中,他们,就是平安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