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要闻 > 区县动态 >
泸县:“非遗文化”与普法的“双向奔赴”
www.luzhoupeace.gov.cn 】 【 2025-01-09 10:48:48 】 【 来源:泸县司法局

  近日,泸县百和镇迎来了一场莲枪舞文化与法治的融合表演,巧妙地将莲枪舞非遗文化资源与普法教育相结合,创新推出了“舞•法”普法宣传模式。这一模式不仅让法治宣传更加贴近群众生活,也使得传统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
  “防毒品、有妙招,一不好奇、二不尝试.......”活动现场,百和学校的学生们通过莲枪舞口号与禁毒词相结合的方式,向大家宣传了禁毒知识。据悉,百和莲枪舞起源于宋朝时期,最初是由乞丐们为了乞讨而创造的一种简易表演形式,他们将打狗棒两端挂上铜钱,摇晃发出声音,配合简单的唱腔,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莲枪舞。经过历代传人的改编整理,百和莲枪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并在群众中广泛推广。它蕴含着当地人的精、气、神,通过变换的脚步和歌唱,展现出川南民间的独特魅力。这种舞蹈在当地节令时是必演节目,深受老百姓的喜爱。


  据统计,2024年以来百和镇人民政府结合民法典、防诈骗、禁毒及妇女儿童维权保护等主题,组织当地老百姓、学生到市、县、乡镇开展莲枪舞法治宣传6次,受众群体达5200余人次,抑扬顿挫的宣传词搭配热烈欢腾的舞蹈,让老百姓一听就能记住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,让法治宣传效果充分体现于群众的肢体和日常言语。群众纷纷表示,“这种普法方式新颖而富有教育意义,通过莲枪舞来学习法律知识,既提高了大家的法律意识,又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”。


  泸县百和镇的“舞•法”普法模式,是一次成功的尝试,它不仅让法治宣传更加接地气、有生气、聚人气,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。下一步,百和镇将持续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将非遗项目与普法教育相结合,打造出“非遗+普法”的常态化法治宣传模式,为川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


编辑:刘瑶
中国共产党泸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