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政法文苑 > 作品欣赏 >
清晰的印迹——《寻找法律的印迹》读后
www.luzhoupeace.gov.cn 】 【 2022-05-24 10:59:32 】 【 来源:四川法治报

  荒树
  
  一直认为,化复杂为简单才是正途,才是功力,才是真正的学人所为。再读余定宇先生的《寻找法律的印迹》,深深地感觉到,余先生化繁为简的著作功力与严谨踏实的治学良风。
  
 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“法学西游记”形式,带领我们涉足了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、具有典型意义和发生典型事件的国度。
  
  作者从全世界浩如烟海的法律资料库里,精心挑选了40多个能代表公平正义发展足迹的法律经典小故事,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部世界法律史的基本轨迹和基本风貌。作者以优美流畅的故事描述、精致简约的法律分析,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游走在法律的世界中,感悟到法律的真谛。“打破了枯燥无味的学院派教科书式的旧框框,在中国普法文坛上开出了一股新风气。”著名法学家陈光中教授称赞作者为“在法律激流中为中国改革出力的纤夫”。
  
  殊为难能的是,余定宇先生并非法律学者,而是历史学家出身。他是从历史角度去看待法律思想史,引领我们于历史脉络中进行了一次“法律文化之旅”。
  
  梁治平先生说过,“文化可以解释法律,法律也可以解释文化”。我以为,法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,关键在于我们怎样予以解读。《寻找法律的足迹》给我们作了一种解读——既有诗性的歌咏,也有理性的反思。其可读性、欣赏性,让它成为我们不应错过的一本好书。
  
  此书一经问世,四年内重印五次,销量长期居中国法律类畅销书榜首。
  
  读书,尤其是读好书,要勤于思考,富于联想,善于比较,敢于设问。尤其在我们法律学人的知识结构中,大多是对法条的机械记忆,而在法理学、法律史方面涵养相对贫乏的状况下,对法律问题的思考、联想、比较、设问,尤其重要。
  
  同时,读书要能入境,使思绪在阅读中进入开放的意境。读《寻找法律的印迹》,我的思绪即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这样的境界:
  
  ——1901年,汉谟拉比法典出土,震惊了世界。这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文法典。282个条文中,“商业法”占了很大数量,许多现代民法的重要内容,如“家庭法”“婚姻法”“财产法”,在法典中都有表述。
  
  ——2300多年前上演的一出悲剧,使安提戈涅的法律“天问”千古回响,她用生命祭起了“恶法非法”的旗帜。而稍后不久的东方古国中,缇萦小姑娘的悲情倾诉,幻化出了一出喜剧:既成全了女儿的孝名,又彰显统治者的仁慈。这一悲一喜中蕴含的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,令人称奇不已。
  
  ——一尊尊大理石雕成的法学家群像,矗立在古罗马司法宫两侧,昭示着罗马人对法学家的尊敬,也昭示着古罗马文明中理性智慧的光辉一面,让人为之神往。在罗马法学家群像落成前300年,商鞅在《商君书》中就如此宣示:国家“为置法官,置主法之吏,以为天下师,令万民无陷于险危”——“天下师”,多么崇高的地位!“令万民无陷于险危”,多么神圣的职责!我们有理由为之骄傲。
  
  ——米兰的天空上,闪烁着贝卡利亚的光辉。浸润在他笔端上的是悲天悯人的情怀,笔下流淌出的是堪称刑法“圣经”的《论犯罪与刑罚》。贝卡利亚在这本不足六万字的书里,首次提出了“罪刑法定”“罪行相当”“惩罚人道化”三大原则,并提出了一系列诸如“无罪推定”“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”等现代国际通行的刑事司法公正原则。
  
  ……阅读之中、之余,几多思索、联想,几多比较、设问。正印证了余定宇先生的那句话,“法学是一个大迷宫”。但其实,法学是对人类灵魂的一种指引,是令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的伟大发明。只要你用心去听、去看、去思考、去联想、去比较、去设问、去解答,并不时地在迷宫里抬起头来仰望星空,在耿耿星河中找寻到自由之星、平等之星、公平之星、正义之星,为我们指引的方向前行,则我们必能走出法学的迷宫,奔向自由的原野。
  
  身后必将留下清晰的印记,这印记串联起来,就是我们对法律真谛的终极理解与感悟:公平!正义!科学之真!道德之善!艺术之美!
  
  (作者单位: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)

编辑:王先静
中国共产党泸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